近年來,沙雅縣借助50萬畝農業高效節水試點項目,全面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條集現代種植、初級加工、紡織生產、紡織機械制造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初具雛形。受益于此,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群眾在全產業鏈上穩步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初冬,沙雅縣的棉花采收已進入尾聲,絕大部分農戶的棉花已交售給了棉花收購企業,與往年相比,提前了二十多天。海樓鎮喬格鐵熱克村的熱克普·阿卜拉以前是一位棉農,如今是沙雅利華創新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海樓一區的負責人,這幾天正忙著最后一批棉花的采收。
熱克普·阿卜拉說:“我們的棉花地采凈率達到了90%至95%,用的是最先進的打包機,我管理的1300畝地,4天時間就全部采收完了。”
得益于50萬畝農業高效節水試點項目的實施,沙雅縣引進龍頭企業——利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流轉土地37萬畝,專門發展棉花高質高效示范田。熱克普·阿卜拉負責的片區棉花地,通過流轉平整,今年機采率達到100%。
沙雅縣以實施南疆50萬畝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為突破口,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時引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推進棉花種植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先后吸引了10余家企業落戶,涉及棉紡、農機制造、節水設備制造等。同時,現代化的種植業合作社、勞務服務合作社、家庭農場應運而生。在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帶動下,沙雅縣棉花產業智慧化水平逐步顯現,效益大幅提升。
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作為棉花種植領域機械化設備生產企業的沙雅縣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采棉機、、聯合整地機、殘膜回收機、噴藥機等設備,供不應求。
“現在土地平整之后,小塊田整合成大條田,從耕地、種植到采收等環節,全程實現了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工,還節約農資,使種植成本大大降低,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戶的效益。未來我們計劃突破無人駕駛技術,用電子控制。”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信息部總監錢興桂說。
通過土地流轉和實現機械化生產,使眾多的農民從小規模土地經營中解脫出來,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或外出務工。據統計,富余勞動力通過農業內部轉移、產業扶持、就近就地轉移、發展三產、勞務輸出、自主創業等多種途徑就業創業,有了穩定收入。(安斌 艾克熱木)
閱讀量:3400
閱讀量:3513
閱讀量:3460
閱讀量:21872
閱讀量: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