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沙雅縣,風拂棉田泛起的滾滾綠波,一直綿延到天際。
從小塊田到大條田,兩年多來,沙雅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土地整理、高效節水工程和機制建設為抓手,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用先進設備和現代技術武裝農業,服務農業為重點,以引進涉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發展產業集群為依托,推動水土資源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改善,推進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社會和諧發展,全縣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2017年以來,受益于50萬畝高效節水項目,沙雅縣在渭干河流域灌區內的英買力鎮、紅旗鎮、海樓鎮、托依堡勒迪鎮、努爾巴克鄉、古勒巴格鎮、央塔克協海爾鄉7個鄉鎮132個村奔上“小康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綠色發展算好“生態賬”
時間回到2017年6月,根據中央部署,沙雅縣按照自治區、地區要求在渭干河灌區開展南疆農業高效節水增收試點項目。項目涉及渭干河灌區7個鄉鎮132個村,總投資12.9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9億元,自治區配套資金1億元,沙雅縣自籌2.92億元。截止今年4月底,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1.67億元,完成滴灌50.5萬畝,完成渠道防滲580公里,安裝機電井、渠道、滴灌量測水設施2652處,完成計劃任務的100%,灌區水利信息化綜合應用系統有序推進。
沙雅縣地處塔里木盆地,地勢較低,縣域內有塔里木河流域和渭干河流域兩大灌區。從這些字面信息上看,沙雅縣似乎并不缺水資源,但實際上,在嚴守水資源紅線的基礎上,要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生態林灌溉用水等,沙雅縣和其他縣市一樣面臨著缺水的難題。
60歲的伊里亞斯·沙依普是沙雅縣海樓鎮克孜勒塔木村農民,祖祖輩輩都靠著土地吃飯,他家有12畝地,又承包了22.3畝地。2015年之前,一條土渠是“全村的希望”,為了地里放水的事,他和鄰居沒少吵架。那時候,因為爭水而起的糾紛,每年都有數十起。
“2016年,防滲渠修好了,爭水打架的事情少了。2017年,聽說縣里開始搞高效節水,我們去參觀了,農業技術員給我們算賬,用節水滴灌的新技術,每年能省將近一半的水費,每畝地能少用半袋化肥,的產量也能提高一二百公斤呢。”伊里亞斯·沙依普說。
沙雅縣利華創新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振新介紹,在50萬畝高效節水項目中,利華公司占21萬畝地,剩下的29萬畝是其他企業、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的地。2017年8月,公司開始進行土地流轉,11月份開始平整土地,當年共平整了19萬畝地。
沙雅縣委副書記、縣長夏帕克提·吾守爾告訴記者,2017年至今,沙雅縣通過土地平整,將涉及2.2萬戶的13.5萬塊面積在1—5畝的小塊田平整成100—300畝的高標準大條田。斗農渠、田埂減少40%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2019年,渭干河灌區引水總量比2017年減少2200萬m3,比2019年限額少用水3000萬m3,項目區實際用水定額每畝468m3,比2017年每畝550m3減少82m3。項目區滴灌采用測土配肥、水肥一體化比地面灌溉施肥節肥30%。
通過發展高效節水農業,2019年配置1120萬m3水用于4.35萬畝生態林灌溉,年度限額結余水量優先用于新增人工生態林和自然生態灌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縣森林總面積達到564.9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4%。通過集成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和裝備,實現了高效節水效益最大化,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殘膜回收率達到82%以上。
筑巢引鳳算好“經濟賬”
走進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沙雅利華在這里有三家公司,分別是農業、棉業和紡織,初步形成了棉紡全產業鏈布局。與利華公司相鄰的沙雅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采棉機、、殘膜回收機等,產品銷售主要以疆內為主,也承接國際訂單。同一條路上,還有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這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硝基復合肥生產企業,也是全疆唯一在產硝基復合肥企業,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三聚氰胺生產企業。
2017年以來,沙雅縣在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趨勢下,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上下聯動、優勢互補、相互配套,項目實施以來,先后有16家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落戶沙雅,實現投資42億元。
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蘭光松介紹,該公司目前有1500名員工,尿素、硝基復合肥日產量均在1000噸以上,日出貨量在2500噸左右,滿負荷出貨量在3000噸以上,也就是每天要從廠區走100車貨物。
沙雅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高級經理吳永丞介紹,該公司2018年3月落戶以來,年產值從8000多萬增長至3.4億元。今年,公司與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理工學院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向沙雅縣人社局申請掛牌“缽施然工作站”,計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企業工作,為沙雅縣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夏帕克提·吾守爾說,2017年以來,項目的實施把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從事二三產業,城鎮化步伐加快,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沙雅縣新注冊個體工商戶10182戶,城鎮新增人口2萬余人,工業園區擴容10平方公里,實現了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
截至目前,試點項目區已組建種植業合作社82個、勞務服務合作社39個、家庭農場15個,全縣發展以“農戶+合作社”為主,“農戶+合作社+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輔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模式,通過建立各類合作社利益聯結、合作共贏的發展機制,推動規范化經營。
民生優先算好“幸福賬”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走進伊里亞斯·沙依普家,窗明幾凈、皮質沙發、液晶電視……與城里樓房別無二致的裝修風格,展示著“新農人”的生活變化。記者參觀他家時,他的小女兒已經切好了西瓜、甜瓜端上桌,洗好了時令的桃子、杏子等水果,并盛情邀請在他家吃中午飯。
“2018年開始,我家的12畝地流轉給利華公司了,每畝地700元流轉費。我們想把22.3畝地也流轉出去,但是這塊地不在灌區范圍內,現在還不能流轉。我和老婆年紀大了,就想把家里的6頭牛、50只羊好好養一下。”伊里亞斯·沙依普說。
作為第一批加入土地流轉的農戶,伊里亞斯·沙依普一家嘗到了從土地中解放雙手的甜頭。他的大女兒熱汗古麗·伊里亞斯和兒子艾力·伊里亞斯成了“雙薪農民”,除了能拿上流轉給公司和合作社的土地流轉費之外,應聘成為管地工,每畝地還能拿到150—200元的管理費。
“我在利華公司管著186畝地,妹妹在英買力鎮的合作社管著160畝地,現在的收入比過去種地要穩定得多,家里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這兩年掙的錢,我全款買了一輛8萬多元的小轎車,下一步計劃在城里買套樓房。”艾力·伊里亞斯說。
家里的小女兒熱孜宛古麗·伊里亞斯在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內的阿克蘇瑞莎針織服飾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資2000元。“以前,夏天我幫父母種地,冬天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去縣城的餐廳當服務員,每個月1500元工資,現在進了公司,工作穩定,收入穩定,還能學到技術和國家通用語言,我很喜歡這份工作。掙夠錢了我要買輛車,帶著父母去旅游。”她說。
“2017年以前,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種植結構不統一,全縣有100多個棉花品種,市場選擇農民,很多農民辛苦一年掙不上錢。現在都是‘訂單式’種植,棉農有了話語權,可以自主選擇市場。2019年,棉花平均畝產達到370公斤以上,比項目實施前畝均增產90公斤、增收600元左右。今年,沙雅縣棉花推廣‘一主兩輔’用種模式,品種整合后,棉花品質提升了,農民收入也會更多。土地平整后,還解決了采棉季節‘用工荒’的問題,以前沙雅縣每年需要8萬多名拾花工,現在機械化作業每畝節約成本345元,機械采收率由2017年的5.2%提高到目前的95%,比人工采收畝均節約成本450元左右。”夏帕克提·吾守爾說。
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帶動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轉變,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著農民賺”,不僅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還將現代文化、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注入農村百姓家,群眾自發融入現代文明生活,打破宗教極端桎梏,擺脫陳規陋習束縛,把注意力轉移到發展生產、促進團結、維護穩定上。據統計,沙雅縣農村富余勞動力再就業達到90%以上。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對標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關鍵詞”,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畫卷正在徐徐鋪陳。
沙雁起飛,逐夢前行!(鄧麗娟 劉天 安斌)(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閱讀量:3100
閱讀量:3181
閱讀量:3202
閱讀量:21428
閱讀量:39987